從淘汰落后產能看“中間利益集團” |
|
2010年04月18日08:48南方網童大煥我要評論(0)
字號:T|T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鋼鐵行業首當其沖。國家關停和淘汰落后鋼鐵產能,措施一年比一年嚴厲。而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廣西采訪時發現,一家四年前就被國家發改委限期關停的違規鋼鐵企業——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名稱變更前為萬鑫鋼鐵有限公司),不僅未見關停跡象,反而生產不停,違規擴建不止,產能越關越大。市府紅頭文件替違規鋼企說情,空氣污染和水污染影響農業、漁業和農民健康,但忍無可忍的村民們卻求告無門,法院不立案,政府無人理。港口區一名干部對記者說,防城港是廣西北部灣濱海城市群中惟一的全海景生態城市,“城在海中,海在城中”,而盛隆公司就像一顆毒瘤,引進它“真是昏了頭”。 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姜長云對記者表示,落后產能企業之所以能繼續擴充,關鍵在于地方政府不作為,有的地方甚至認為,誰先淘汰誰吃虧,總是寄望于別人先淘汰,導致淘汰進展緩慢,淘汰任務越來越重。 落后產能越關越大的事實表明,中國社會已經存在一個置國家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和民眾利益于不顧的頑固的“中間利益集團”,在現有的政治、法律、輿論監督結構和體制框架下,這個“中間利益集團”正呈不斷擴大之勢。從政治權力結構上講,這個“中間利益集團”當然不可能無限坐大,但是這種權力思維仍然有可能不斷向上一級權力機構蔓延和滲透(市一級政府用紅頭文件為落后企業向省一級政府求情即是此種“滲透”之一;保護落后企業的下級官僚向上晉升過程亦是這種落后權力觀“坐大”的過程),更需警惕的是,這種不顧國家利益和百姓利益的“中間利益集團”完全有可能通過“損人利己”的生產生活方式不斷坐大自己的經濟權力和文化權力,通過一步步掌握和坐大經濟權力,掌握話語權。 如果任由這個“中間利益集團”不斷坐大,不僅國家的生態環境、民眾利益無法得到保護,就是國家的權力和法律體系也都會被肢解得支離破碎、分崩離析,使國家處于“權力碎片化”的亂象之中。 來自國家工信部的消息說,預計在四月末將今年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省。根據方案,淘汰落后產能將實行問責制,目標完成情況將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對未按要求完成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的地區將進行通報,限期整改。對瞞報、謊報淘汰落后產能進展情況或整改不到位的地區,要依法依紀追究該地區有關責任人員責任。 早在今年1月2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就指出,淘汰落后產能要納入地方政績考核。這可以說是迄今為止,對淘汰落后產能和環境保護的最嚴厲舉措。 國家有節能減排的持久壓力和國際承諾,老百姓有在健康環境生存的權利,但是以往多數時候,由于自上而下政績考核機制以及自上而下民主機制的不健全,對地方官員的監督存在諸多空白和盲點。前不久湖南嘉禾縣曝出數百名兒童血鉛超標事件。縣環保局的數據顯示,2009年該縣未經環評的企業達309家??h環保局長說,作為貧困縣,嘉禾急于發展經濟。一批從周邊省市淘汰的企業來到嘉禾,不作環評就開始上馬生產,“經濟落后了,好不容易來幾個企業,你就不好去管”。 地方官員像請神一樣請污染企業、上馬落后產能,為了GDP,可以讓民眾悄無聲息地受害甚至舍命。發展不是為了讓人活得更好,而是為了官員“積分”。 地方百姓則像趕瘟神一樣想把它們趕走,卻又趕不走。“嘉禾困境”暴露出許多貧困欠發達地區共同的發展理念和道路迷失:眼前的經濟增長目標代替了整體和長遠的社會發展目標;地方官員的短期政績凌駕于民眾利益之上,導致經濟發展以犧牲環境和公民健康為代價,以犧牲全社會的公平正義為代價,形成“官刁——民弱——地貧”的惡性循環。 我們再也不能重蹈“少數人享受發展成果,多數人承擔改革成本”的增長覆轍。將淘汰落后產能納入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體系,無疑是百姓頭上的及時雨。 而要讓“及時雨”能夠真正及時落到百姓頭上、落到干渴的大地上,必須及時、充分發揮民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的力量,地方人大如何真正實現民選、專職、告別代表官員化痼疾,甚至都應該及時提上議事日程。如是,方能上下合力,形成對“中間利益集團”的強有力監督與制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