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結構優化 有望取得實質性進展
|
|
來源:蘭格鋼鐵新聞中心 發布日期:2009-7-8
|
從6月下旬開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連續三周利用周末時間赴鋼廠調研,時值中國鋼鐵行業在金融危機下遭受重創之際,高層的行動是否意味著中國鋼鐵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進行技術改造的步伐將加快?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侯志蕓告訴記者,中國鋼鐵業在6年的高速發展中積累了大量的矛盾,目前金融危機為解決這些遺留問題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高層的重視和推行,加快了解決矛盾的步伐。
中國鋼鐵業從上世紀末已經連續10年位居世界首位,尤其是2000年后,鋼鐵產量每年都以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在遞增,但產量的輝煌掩蓋不了鋼鐵業內在的危機。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其一,能耗大,環境污染嚴重,國內每生產一噸鋼所消耗的鐵礦石、焦煤和電力等資源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更大。這造就了中國鋼鐵業成本高、利潤低、附加值低的現狀。而尤為可怕的是在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后,國內生產鋼材的單位資源消耗量不減反增,表明落后產能還在繼續增加中。
其二,產品結構不合理造成整體產能不高,目前中國鋼材產能中,低附加值的長型鋼材占到60%的比重,近幾年新增的產能大部分為低附加值的產品。而汽車、家電和機床等行業所需的高技術鋼材則需要大量的進口。根據蘭格鋼鐵網市場監測,以國內粗鋼產量為例,2002年國內粗鋼產量只有1.8億噸,而到2008年已經增長到5億噸,而同期的產能已經達到6.6億多噸;民營鋼企的鋼材產量從2002年的3000萬噸也猛增到2007年的2億多噸。
造成中國鋼鐵業產能過剩、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被指為鋼企集中度不夠,缺乏技術創新的資本和能力,以及民營資本的逐利性,民營鋼鐵首當其沖被推向產能過剩的風口浪尖。
侯志蕓指出,產能落后和產品結構不合理發展的結果是進口大量鐵礦石,加工成低檔的鋼材再大量出口,對煤電和鐵礦石等寶貴資源造成極大浪費,而且還造成大量的環境污染,但是得到的利潤并不多。
沉重的代價似乎觸動著高層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產品結構的決心,以鋼鐵大省河北省為例,其境內鋼鐵產能有近45%的煉鐵能力和27%的煉鋼能力屬于國家產業政策規定限期淘汰的落后產能,其中大部分存在于民營企業。
2008年國家出臺相關政策開始對鋼鐵產業進行整頓,但是以目前的形勢來看,效果似乎并不明顯。溫家寶總理短期內三進鋼企表明這一問題已經得到高層的重視。溫家寶在河北考察唐鋼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時強調,當前我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必須痛下決心,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加強技術改造,堅決壓縮落后產能,在改革中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早調整、早主動。在山東考察濟鋼集團考察時,溫總理再次強調,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激烈的市場競爭,鋼鐵業發展必須下大決心、大力氣調整結構,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推進企業兼并重組。通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重視節能環保,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
7月4日-5日,溫家寶在考察太原鋼鐵有限公司時指出,要把鋼鐵業的發展與信息化結合起來,與新材料發展結合起來,與循環經濟結合起來,使鋼鐵業經過國際金融危機的錘煉真正強大起來。
侯志蕓認為,中國鋼鐵業經過6年的高速發展,聚集了眾多的矛盾,產能落后、產品結果不合理現象突出,落后產能跟風上馬,資本逐利目的明顯,整體的科技含量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產品結構是必須經歷的階段,但是過去幾年,中國經濟經歷高速發展,強勁的需求帶動著鋼材產量高速增長,沒有足夠的時間對產能和結構進行調整。目前,正值金融危機,鋼鐵業發展進入緩慢發展階段,為淘汰落后產能和調整產品結構提供了條件,國家方面的力推將使得出臺多日的產業結構調整規劃取得實質性進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