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廠關停何時才能算作產能退出?
2015下半年中國鋼鐵行業經歷了有史以來最低谷,需求大幅下滑,利潤率跌至難以為繼的低水平。隨著行業進入“求生模式”,鋼鐵出口量暴漲,進而引起全球嘩然同時為他國鋼鐵行業帶來重大問題。
從CRU角度來看,中國鋼鐵領域在該時期下的行為無可厚非。確實,出口價格跌至邊際成本水平恰是該情形下的短期合理反應,削減成本亦成為重中之重,鋼廠采取了包括裁員、降薪、供應合同重新議價以及單方面關停等降本增效措施。據我們估計約6000萬噸/年的煉鋼產能在那時關閉。而這些產能關閉并非源于政府強制關停措施,而是上述市場情形下鋼廠管理者的經濟決策使然。
但是,此部分產能并未退出市場,因此該產能的關閉或恢復生產并不影響中國整體產能水平。換言之,鋼廠若非永久性關閉,其就不會造成中國總體生產能力的下降。同樣,這些項目再次投產也不意味著中國生產能力的增加。
2016年中國鋼鐵產能經歷了什么?
2015年關閉及之后恢復生產的鋼廠忽略不計的前提下,我們認為,2016年真正被政府強制淘汰的煉鋼產能為6700萬噸。我們認為,其中約有4400萬噸/年為無效產能。此外年內還有新產能上線,例如寶武在湛江的項目,但為確保新投資下鋼鐵產能實現凈減產的目標,政府要求已產能置換為前提以抵消該項目新增生產能力。
換言之,已審批以及現有在建項目必須嚴格遵循“減量置換”原則,特別是環保方面敏感區域,例如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及珠三角區域,其置換比例應不低于1:1.25 (即至少還要關閉25%落后產能)。再次強調,這些新增產能均是幾年前的投資決策結果,在我們看來,并不意味產能提升。此外,這些產能增量和2016年新增的產能并未出現在“重污染”區域。
由此依照CRU數據,結合湛江等新增項目以及產能蠕變情況,2016年中國煉鋼產能減少約6000萬噸/年,當然此數字在考慮置換情形后可能稍有增加。
我們為何相信中國有望達到減產目標?
如上文所述,目前中國在產能淘汰方面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但前期進展的取得相對比較容易,例如關閉原有閑置產能。而這并非事實全貌,我們親眼見證了鋼鐵公司自主關閉非盈利項目,政府強制關閉一些在產項目,以及現在重點打擊近些年嚴重破壞國內鋼鐵市場的感應爐煉鋼(地條鋼)項目。然而,關閉鋼廠將帶來強烈的社會、經濟及政治影響,今后的市場發展也絕非易事,那么為何我們仍相信產能關閉將持續呢?
縱觀各省份的產能淘汰目標,煉鋼大省均已紛紛劃定將要關閉的項目及設備。這些即將關閉的產能多是設備規模較小,即依照十三五鋼鐵行業規劃中定義(<400立方高爐,<30 噸轉爐,<30噸電弧爐以及感應爐)的產能,或一體化程度較差(即偏遠且獨立的高爐)的產能。同時,省政府官員績效與產能關閉指標掛鉤這一舉措從另一個角度激勵了各省完成目標。
此外,現在各政府部門,如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信部),以及中央政府委派的專職檢查小組等,都會對此項工作展開定期檢查。將全面取締地條鋼計劃提升至“政治”層面予以執行,以及由于寶武合并對武鋼防城港項目的重新規劃尋求錯位競爭等措施,均已凸顯出政府對削減產能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