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正在進入“深水區”,繼落后產能、違法違規產能之后,“僵尸企業”成為了2017年去產能的重要抓手。在處置“僵尸企業”的帶動下,鋼鐵行業的債務問題也被一并推到首要位置。
日前,鋼協在江西南昌召開鋼鐵行業“去杠桿、防風險、增效益”座談會,對鋼鐵行業“高杠桿”這一突出問題進行研究。鋼協黨委書記兼秘書長劉振江在座談會上表示,2016年的“去產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難能可貴,今年要乘勝追擊;“去杠桿”是進行企業資本結構和資金結構的根本性優化,對企業的重要性和戰略性關系重大,這項工作不可坐等,要主動上手,不宣而戰。
2016年,鋼協會員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9.6%,高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13.8個百分點。而在過去的16年時間里,平均資產負債率從48.92%上升到69.60%。
其中,資產負債率超過90%的會員鋼企有11家,鋼產量占比3.7%;負債率80%-90%的為14家,產量占比12.07%,而負債率在50%以下的大都是規模較小的企業。劉振江認為,大企業多數負債率高,應屬于“去杠桿”的重點企業。
2016年,安賽樂米塔爾公司資產負債率為56.98%,浦項42.53%,新日鐵住金52.57%,日本JFE55.79%,美國紐柯45.78%。相比之下,中國特大型企業負債率均較高。寶武集團負債率最低為52.28%,其余5家2000萬噸以上企業平均負債率為73.46%。
鋼企的“高杠桿”正在讓企業背負巨大的財務負擔。劉振江提到,2016年鋼協會員企業財務費用為891億元,噸鋼財務費用超過了140元,比金融危機前噸鋼增加近100元財務費用,占到了三項費用的35%。劉振江將鋼企效益差和“高杠桿”比作惡性循環的雙胞胎,“連利息也還不起時,欠息又轉為負債,就成了驢打滾債務”。
鋼協將債務處理的目標定為,經過3—5年的努力,鋼鐵行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降到60%以下,其中大多數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處在60%以下的優質區間。不過,劉振江同時強調,“這個目標供大家商榷,并不意味著有的企業超過60%有多么恐懼。”
雖然2016年鋼鐵行業去產能力度空前,但債務問題依然沒有實質性突破。2016年12月,中國銀監會、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聯合發布《關于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金融債權債務問題的若干意見》,但配套措施尚未公布。劉振在在此次座談會上透露,“相關部委正抓緊細化”。
另外,劉振江著重強調了債轉股。劉振江認為,債轉股是企業減負、“去杠桿”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而鋼鐵行業還是有一批符合債轉股條件的企業,這些符合條件的企業能否爭取到債轉股政策就成了關鍵問題,破解這個關鍵環節取決于符合條件企業自己的努力。
劉振江表示,基本具備債轉股條件的企業要把爭取債轉股政策當大事研究,坐等就坐失良機,相關準備要充分,要積極主動地溝通多方,認真向政府、金融機構匯報爭取。爭取到了債轉股政策,債轉股的實施就會按照國家規定的原則、實施機制、工作程序進行,那時再在實施上下功夫。但關鍵要真轉,不要搞“明股實債”。
在債務處置方面,劉振江還將中鋼集團作為“典型”。“中鋼集團已經在這方面走在前頭,對650億債務通過債務重組、債轉股,共減免利息負擔130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