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這個6月,產能不到500萬噸的鋼廠虧損了1個億。”每周都會開會給員工鼓勁兒的河北民營鋼廠老板王建(化名)疲態盡顯。盡管如此,他仍對記者堅稱:“但我不會大幅減產的?!?
庫存越多,越是虧損,越是不能停工,甚至連減少產量都很困難。這不是一個矛盾的個案,本報記者調查發現,大型鋼鐵企業諸如武鋼、唐鋼、安鋼、重慶鋼鐵、馬鋼都是這樣做的。雖然,寶鋼掌舵者徐樂江曾在不久前預言“今年二三季度鋼鐵行業人會理智下來”;然而,多年過度擴張的鋼鐵業卻在鋼企自身、上下游、銀行、地方政府等的相互博弈作用下,變得難以理智。
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央高喊去產能,但地方政府會更多考慮財政收入,執行起來勢必會打折。別的不說,單是和鋼企綁在一塊的銀行也不愿意看到因為停產引發壞賬風險。另外,很多鋼貿商都進行了套期保值操作,鋼廠只能不斷增加現貨來維持期市上的預期。”
賭局被迫繼續,有贏家嗎?
持續失控的產能
7月10日,在安陽鋼鐵(1.59,0.03,1.92%)廠里,工人們依然如往常一樣忙碌在大高爐、熱軋生產線上,一車車的鋼材被拉走,不過細心的內部職工劉勇(化名)發現,并非所有的鋼材都有了買家,由于自己廠區放不下這么多鋼材,不少被拉到了鋼貿商的倉庫存放。
庫存就是這樣被循環積累起來的。中鋼協最新數據顯示,庫存方面,6月中旬82家重點鋼鐵企業鋼材月末庫存1355萬噸,環比6月上旬1285萬噸大幅上升了5.47%。
無奈之下,工信部準備“加碼”水泥、鋼鐵等19個行業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近日,工信部正式公布了2013年19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包括煉鐵、煉鋼、焦炭、水泥等重點行業;其中,煉鐵行業需要淘汰落后產能263萬噸,煉鋼行業淘汰落后產能781萬噸。
在這種情況下,武鋼外宣處負責人孫勁告訴本報記者,公司適當減少了產能,但是并未有大幅變動。唐鋼外宣負責人孫學君表示,我們適量減少產能,實際上是為了提高產品質量。
卓創資訊鋼鐵行業分析師李智告訴本報記者,由于夏季是用鋼淡季,而且企業虧損較之前嚴重一些,目前二三線鋼廠都有不同程度的減產,但是從這個總量來看,大型鋼企的減產意愿并不強烈。
中鋼協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粗鋼產量達到了19175萬噸,創下季度歷史新高,同比增長達到9.1%,遠高于去年同期的2.5%;5月上旬中國粗鋼日產量創下歷史新高,達到219.3萬噸,環比增長3.02%,其后一直高位震蕩。
王建的鋼廠已經持續虧損10個月了,今年6月也成為了其虧損最多的一個月份。但是王建對本報記者說,6月份,鋼價有了小幅上調,比如盤條每噸漲了30元。
王建向記者道出了出現這種反差的原因:“都怪我錯判了國家經濟形勢,今年全國兩會后囤了一批數量不小的鐵礦石和焦煤,可新政府并未出臺刺激經濟的政策,鋼價和鐵礦石、焦煤的價格一路下降,這讓我在那之后幾個月用著的原材料從便宜變得昂貴,所以虧損變大了?!?
類似于王建鋼廠的舉動不在少數,劉勇所在的安陽鋼鐵也是其中之一,他說,“很多大型鋼廠都會囤一些原材料?!瘪R鋼股份證券事務處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公司一般會囤出20天以上的原材料?!?
三令五申下的擴張
78%是國際上評價產能是否過剩的警戒線,若長時間低于這個臨界值,則意味著產能過剩,如今我國鋼鐵產能將近10億噸,而國內市場需求消費不足7億噸,產能過剩尤為明顯。
實際上,早在2000年鋼鐵業便開始了大跨越。數據顯示,上世紀80年代,中國鋼產量平均年增長率還只有5.82%,到了90年代為6.99%,而在2000年至2004年,平均增長率就高達20.71%,我國成為世界鋼鐵生產第一大國。2003年,中國的鋼鐵產量就突破了2億噸,成為世界上惟一年產鋼超過2億噸的國家。
2005年鋼鐵產量達到3.5億噸,這一年,國家為了約束發展過亂的產業,發改委發布了建國以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鋼鐵產業政策即《鋼鐵產業發展政策》。
但是鋼鐵產能擴張卻依然在加速,到2008年粗鋼產量達到了5億噸,出現了1000多家鋼鐵企業,粗鋼生產企業平均規模不足100萬噸,排名前5位的企業鋼產量僅占全國總量的28.5%。
河北鋼鐵集團總經理、唐鋼董事長于勇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到2008年,經過我國30年的改革開放,伴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對鋼鐵的剛性需求,中國鋼鐵業完成了規模擴張、裝備升級、產品檔次提升等原始積累過程。
2009年、2010年政府相繼發布了幾個鋼鐵行業調整政策,一個是2009年3月發布的《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細則》,另外是2010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范條件》等。主要在全國開展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的措施;但是三令五申并未給擴張過快的鋼鐵產能降溫,反而在2013年以10億噸產能折射出產業過度擴張的步伐。
劉勇告訴本報記者,在此前的2008年國家四萬億刺激政策出臺后,安陽鋼鐵便有了一個頗為瘋狂的擴張跨越,將原來的300立方米左右的高爐紛紛拆除,建了最小也要2300立方米的高爐。
據王建介紹,大高爐可以攤薄成本,很多企業諸如首鋼的曹妃甸項目,就建了5500立方米的大高爐,幾乎全部使用進口礦和焦煤,雖然這個成本較高,但是大高爐生產過程中對成本的攤薄,以及生產出質量更好的產品,由此而良性循環起來則是不錯的一個路子。
“但是首鋼曹妃甸的大高爐在2010年前后卻遭遇了爐況失常的尷尬?!辈辉妇呙臉I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說,“這個事故持續了一年多才找到病根,而單這一項開支就帶來了每個月2億元左右的虧損,首鋼曹妃甸項目2010年虧損31.37億元,2011年虧損更是高達51.41億元。彼時卻是其他鋼鐵廠掙錢的好時候?!?
誰在阻擋去產能?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作為利潤大戶的鋼鐵企業,一度成為當地政府與銀行的座上賓,而如今卻角色大反轉,鋼企面臨著的卻是銀行更為嚴厲的信貸政策與追債,地方政府難以為繼的幫扶政策與就業壓力。
孫勁告訴本報記者,惡劣的形勢下,那些中小鋼廠紛紛停產了,我們近10萬的職工,考慮到地方社會的穩定,根本不敢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