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工業產量占全世界產量的46%,粗鋼7億多噸,去年鋼鐵行業主業虧損,鋼鐵工業冶煉和工業加工利潤下降了37%。整個鋼鐵業去年的銷售率僅0.04%,但財務費用包括稅負卻非常高。一方面是巨虧;另一方面,財務費用卻猛增,去年幾乎增長了37%?!靶袠I之間的利潤差別這么大,我們看了都吃驚。”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說,“這些數據讓人看了以后想掉淚,”并疾呼“要為鋼鐵工業說幾句話?!?
他首先為鋼鐵線的職工“鳴不平”———“這些職工非常努力,他們不僅有自主創新、艱苦奮斗的傳統,而且在市場競爭面前也是努力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開拓市場,但是這個經濟規律就是這樣,利潤下降是深層次的原因。”
中國鋼鐵企業這幾年的“經營慘淡”的確讓人觸目。一方面鐵礦石連年漲價,導致企業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另一方面國內外鋼材市場供大于求,導致鋼材價格卻持續下滑,企業利潤空間逐步縮小。與之相反,礦業巨頭們卻在對華鐵礦石出口中賺得盆滿缽滿。僅以2011年為例。力拓、必和必拓兩大礦業巨頭的利潤超過了我國77家大中型鋼企800多億元的利潤總和。僅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一家,2011年的凈利潤為228.85億美元,相當于18個寶鋼。由于承接了發達國家轉移的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產業,中國付出了高昂的環境代價和能源代價,并淪為“全球鋼鐵車間”。
中國鐵礦石進口的嚴峻現實讓人唏噓不已。中國一年大概需要21億噸鐵礦石,國內生產13億噸,進口7、8億噸。印度金礦含鐵量62%,中國的含鐵量只有30%、40%。按含鐵量來說,中國一半要靠進口,并且進口集中在有限的幾個國家。一旦這些國家不賣給中國鐵礦,中國就會出現鋼鐵廠開不起來的奇怪現象。
“中國買了全世界70%的鐵礦貿易量,卻沒有話語權、定價權?!崩钜阒蓄H感無奈,“我們也不能一味抱怨這些產鐵礦石的國家,說到底還是我們產能過剩?!?
他對記者說,“除了國際上的問題,我們自己內部要整頓,要規劃,大家聯起手來一致對外,不要互相抬價。”
這位工信部的老掌門人顯然對中國經濟和產業的發展有著深刻的了解,對于鋼鐵困局的突圍他“心中有數”。他指出,問題的根本還是在于產能過剩?!吧a能力過剩,導致有的時候價格上漲,但是更多的時候是價格下跌,去年為什么利潤掉了37%,這是主要原因。”他分析說。
當記者問到如何徹底扭轉中國鋼鐵行業的這種不利局面?李毅中提出四個建議———第一,要努力擴大內需,提高質量,開拓新用途;第二,淘汰落后過剩產能;第三,技術改造,重組兼并;第四,產業轉移,堵住源頭,提高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的門檻。
談到“鋼鐵工業淘汰落后產能”,他表示,鋼鐵按照現有的技術衡量,15%到20%是應該淘汰的,目前淘汰了五六千萬噸,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淘汰的標準還在提高。
“如果真把落后的淘汰掉,那我們就不是這么嚴重過剩了?!崩钜阒信e例說,“我們的建筑、橋梁都要用到鋼鐵,一般有幾種方案,鋼構、水泥、混凝土,各有優缺點,但是能不能在同等條件下,我們能否多用一點鋼?建材、鋼筋,還有鋼板,肯定鋼板技術含量高。我們自己做不了,需要進口。大企業、骨干企業急國家之所急,就投資技術改造生產鋼板。但是生產出來以后的價格比鋼筋價格還要低,為什么呢?因為投資過分拉動了房地產的膨脹,鋼筋的價格反而比鋼板高,造成大企業虧損的扭曲現象?!?
談到“重組兼并和產業轉移”,李毅中認為,中國的鋼鐵業是可以實現“走出去”的,中國鋼鐵業總體水平并不低,發揮強項才是化解現有存量的有效途徑。
李毅中強調,國家在宏觀調控方面要狠下苦功。他說,“對那些有一定的水平和市場,但相對來說經濟技術指標不是太先進的鋼企,要通過技術改造使品種質量、能耗物耗、環境保護的水平上一個臺階。另外,鋼鐵行業集中度要提高,要把小鋼鐵關掉,用先進的企業去兼并、重組。還有產業轉移,鋼鐵工業內部是不均衡的,有先進的,有落后的,但是總體水平并不低,從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最根本的是把源頭堵住,不能一方面把小鋼鐵關掉,另一方面又建了很多,哪怕是所謂先進的,要遏制惡性循環,提高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的門檻。相信經過一段或者比較長時間的調整,這個問題會緩解下來?!?
國家在政策上應該給予鋼鐵扶持,這牽涉到經營體制改革、信貸改革。李毅中呼吁,無論是財價稅、經營體制,還是其他產業政策,都應該支持鋼鐵工業,讓它轉方式、調結構來度過這個困難的時期。
(責任編輯:李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