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中國特色的“鋼鐵行業”現如今走出去后騎虎難下,新年開來,已經遭遇多個國家的反傾銷調查,鋼企國外生存為何這樣難?而中鋼協副秘書長則表示中國本就不鼓勵大量出口鋼材,再者雖說國外環境嚴酷,但在國內市場鋼企間的競爭比任何一個國家都殘酷。
對此,如何解決多國反傾銷調查?李新創坦言只需把歐美國家的貿易保護主意當做常態。
國內鋼材數據基數龐大
國家發改委稱,2012年,中國粗鋼產量增速比2011年下滑5.8個百分點,這是粗鋼連續第二年增速下滑。數據顯示,2011年的增速為8.9%,也就是說,2012年,粗鋼產量同比增長了3.1%,進入到相對低速的增長期。另外,從當年的情況看,上半年鋼鐵生產呈上升趨勢,下半年有所回落,全年平均日產粗鋼為195.8萬噸。
作為全球最大的產鋼國,2012年,中國粗鋼產量為7.17億噸,占全球15.5億噸粗鋼產量的46.3%。排名第二、第三、第四的國家是日本、美國和印度,產量分別為1.07億噸、8860萬噸和7670萬噸。
基數與利潤并不成正比
雖然產量寄居高位,但是經濟效益卻沒有好轉。2012年,中國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5441.10億元、利稅740.89億元、利潤總額15.81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4.31%、54.33%、98.22%。具體而言,國家發改委稱,從當年的情況看,“1-2月全行業虧損,3-5月略有盈利,6-9月又出現虧損,10-12月有所好轉。”從利潤率看,2012年大中型鋼企銷售利潤率僅為0.04%。
在國內鋼企利潤問題上,鐵礦石一直是列為頭號大敵。據國家發改委統計,2012年,全國累計進口鐵礦石7.44億噸,同比增長8.4%,進口均價128.6美元/噸,比2011年下降了35.4美元/噸,直到去年12月底,鐵礦石價格才又快速反彈至近160美元/噸。
站不住腳的貿易保護主義
國家發改委稱,2012年,針對中國鋼鐵產品的貿易救濟調查已有9起,呈爆發式增長態勢,且貿易救濟調查的發起國家和地區發生了變化,“針對我國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最早由美國、加拿大發起,之后擴散到歐盟、澳大利亞,目前東盟國家及巴西等逐漸成為了主要發起國”。由于貿易摩擦增多,鋼材出口的難度將加大。
同樣2013年開局鋼企依舊沒有完美開篇。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中國的鋼鐵企業就接到了包括歐盟、美國、澳大利亞在內的多國發起的5宗反傾銷調查或仲裁。對于2012年行業整體利潤低迷的中國鋼鐵行業而言,這種內外夾擊的困境無疑是雪上加霜?!跋嚓P國家的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完全沒有依據?!?span style="color:#444444;">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新創表示。
占領市場:比拼價格無意義
多國對華鋼鐵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一方面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體現,但也與國內出口低端化鋼材有一定關系。業內人士認為“企業都有逐利傾向,但是和高附加值的產品相比,普通材質的大路貨只能通過各種方式尋求國外市場,低價出口自然不可避免。更何況這種低價對比國內當時售價還處在相對較高的價位。恰恰是這種低價戰略很容易觸發其他國家的反傾銷敏感線,貿易摩擦自然就會隨之而來。”
產業升級 有效避免更多摩擦
從鋼材出口市場分布來看,2012年鋼材出口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東盟已經超過韓國成為第一大出口區域,向東盟出口量已經超過我國鋼材總出口量的25%,且同比增長達到48.83%;向韓國出口量微降0.35%,占鋼材總出口量的17.86%。與2011年同期相比,2012年出口增長較快的市場有北美、南美、西亞、非洲等。由于歐盟市場持續走低及對涂層板進行反傾銷調查等原因,2012年向歐盟出口鋼材比2011年下降23.59%。
盡管出口有所增長,但為了防患于未然,避免像中國的光伏產業一樣遭遇“四面楚歌”一般的反傾銷調查,中國的鋼鐵行業產業升級勢在必行。
只有切實提高我們出口產品的附加值和技術含量,調整產品出口結構,摒棄靠價格打市場的傳統思維,中國的鋼鐵企業才能在國際市場中真正站穩腳跟。
(鋼企網整理報道,部分信息來源于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