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有產者與執政黨的聯系越來越緊密 |
|
十七大于今天(21日)閉幕。我們注意到,新華社日前以《中共黨代會上的“紅色企業家”》為題,介紹了十七大代表中特殊的一群——企業家。文章稱,在出席十七大的2200多名黨代表中,被稱作“新社會階層”的企業家們數量雖然不多,但身后卻是這樣的一些數字:新社會階層在中國約有5000萬人,掌握或管理著10萬億元人民幣左右的資本,使用著全國半數以上的技術專利,直接或間接貢獻著全國近1/3的稅收;全國登記注冊的私營企業有495萬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57%。 但這并不是中國經濟的全部。目前,中國經濟的命脈——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等七大行業,仍掌控在國有企業手里。在十七大代表中,有中國內地進入世界500強的22家企業老總,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這樣的巨頭。可以認為,這些國企老總和非國企老總組成的企業家體,正在形成黨代會中的一個新的群體。 其實,“新社會階層”一詞并不是十七大的發明,早在中共十六大報告中,就提出了“新社會階層”的概念。按官方定義,所謂“新社會階層”,是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產生的,包括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和自由職業人員等6個方面的人員。 長期以來,中國的社會階層劃分只有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官員這幾大階層,所謂“新社會階層”與過去各個階層的一個關鍵區別就是,“新社會階層”都是有產者。他們既包括中國先富起來的一群人,更包括西方社會中所說的中產階級。 與西方社會中產階級不同的是,中國的“中產階層”在政治權力機構中還缺乏明確的代言人,他們的訴求表達還缺乏明確的渠道。這大概就是新社會階層被認為“成熟度還不夠”的表現吧。然而,只要新社會階層成為一個社會集團,有了自己的經濟基礎,他們必然會有在上層建筑中尋求表達的需求。 事實上,新社會階層的貢獻除了創造大量社會財富、增加就業、擴大出口、增加稅收等外,同樣也促進了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對中國社會上層建筑的貢獻不可低估。比如私產入憲、物權法的制定、非公經濟36條的出臺等,都與新社會階層的推動分不開。 近年來,中國的新社會階層已經開始在中國的政治權力機構中出現。富有中國特色的是,他們不是在已有的權力機構中尋找代言人,而是加入到權力機構之中。比如,越來越多的私營企業家成為全國和地方的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開始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在今年召開的十七大上,也出現了私營企業家的身影,如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就成為執政黨的十七大代表。 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有著里程碑意義的變化。它意味著中國的有產者階層開始正式出現在黨代會這樣的政治核心舞臺上了。盡管之前中國的民營經濟代表也出現在工商聯、政協甚至人民代表大會這樣的組織中,但作為正式代表出現在黨代會并且和國有壟斷巨頭并肩議事,這本身就是一個重大的信號,說明在中國,有產者階層與執政黨的聯系正變得越來越緊密了。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有產階層的隊伍將會越來越大;隨著中國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化程度的提升,有產階層與中國的政治權力機構也將會有越來越緊密的聯系。由此產生的種種變化,在中國將是大勢所趨。相關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