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工信部、科技部、商務部、市監總局發布《原材料工業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到2020年,我國原材料產品質量明顯提高,部分中高端產品進入全球供應鏈體系,供給結構得到優化,原材料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成效。其中,鋼材產品實物質量達到國際水平的產品比例要超過50%。
《方案》指出,原材料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產業,其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制造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在鋼鐵行業,鋼材產品實物質量達到國際水平的產品比例超過50%。海洋工程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用高端鋼材的研發和產業化取得積極進展,每年突破3到4個關鍵鋼材品種。
有色金屬行業,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用有色金屬材料質量均一性提高,中高端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增強。有色金屬產品整體質量水平提高,航空鋁材、銅板帶材等精深加工產品綜合保障能力超過70%。
石化化工行業要攻克一批新型高分子材料、膜材料以及高端專用化學品的技術瓶頸。烯烴、芳烴等基礎原料和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顯著提高。綠色產品占比顯著提高,新型肥料比重提升到30%左右。
建材行業的工業玻璃、先進陶瓷、人工晶體材料產業化取得明顯進展,高性能無機纖維及其增強復合材料質量大幅提高,石墨烯材料生產達國際先進水平,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建材部品化加速推進,水泥、平板玻璃質量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礦物功能材料品種日益豐富,綠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中應用比重達到40%。
在完善標準供給體系方面,《方案》要求提高標準的先進性、提高標準的協同性、提高標準的引領性。在實施質量技術攻關方面,包括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優化質量控制技術、加快技術成果轉化。在推動“互聯網+”質量方面,包括推動智能工廠建設、開展智慧質量管理、提高質量追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