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為鋼鐵大國,在經濟發展的相當長時期內鋼鐵需求較大,產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但鋼鐵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物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今后發展重點是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
近年來,為提高鋼鐵工業整體技術水平,我國制定鋼鐵產業發展政策。進而推進結構調整,改善產業布局,發展循環經濟,降低物耗能耗,重視環境保護,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實現產業升級,把鋼鐵產業發展成在數量、質量、品種上基本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以指導鋼鐵產業的健康發展。
步入創新2.0時代,“互聯網+”傳統行業成為了產業升級的新常態。不少鋼材貿易公司希望通過互聯網開拓新市場、新客戶,為此他們選擇加入歐浦、中國鋼鐵現貨網、鋼銀等國內知名度較高的第三方現貨交易平臺,但逐漸發現產品的競爭優勢不明顯。而近年,部分大型鋼廠直銷平臺崛起,直接跳過代理商,為用鋼單位提供更具競爭優勢的產品。
目前,中國鋼鐵產業正經歷著轉型陣痛,突圍升級面臨著巨大挑戰:產能過剩矛盾突出,中國環境承載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鋼鐵產業面臨史上最嚴厲的環境治理壓力。另外,不少鋼鐵企業對轉型認識不到位。這些企業改革創新能力不強,多表現為轉型目標和方向不明確,缺乏頂層設計,加上傳統思維和既有利益的羈絆,轉型往往陷于停滯。
業內人士分析,鋼鐵業要擺脫困境實現健康發展,不僅要立足國內,還要“走出去”。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鋼材出口達9378萬噸,同比增長50%,其中,出口到亞洲國家的鋼材達6318萬噸,占67.4%。
自貿區的建設或將打破傳統的鋼貿模式、制造模式,將降低鋼鐵企業的商業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對國內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具有指導意義。
自2013年國家建立上海首個自由貿易區后,2014年國家又集中批復建立廣州、福建、天津3個自貿區。業內人士指出,國家自貿區的集中建設將有利于鋼鐵行業,特別是有利于鋼鐵制造的轉型升級。自貿區集合了鋼鐵電商和貿易進出口的雙重優勢,有利于鋼鐵企業做在線交易時,享受到自貿區在稅收、金融和資金方面的優惠政策,會緩解鋼企的資金鏈緊張問題,間接拉動鋼鐵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