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 www.china.com.cn 打印 | 轉發 | 評論
中國鋁業日前發布公告宣布,暫時關停電解鋁產能約38萬噸。近期,跟中國鋁業一樣宣布減產的還有云南鋁業、鑫恒集團等多家鋁業公司。(6月7日《京華時報》)
早在2003年,針對鋼鐵、水泥、電解鋁行業出現的產能過剩問題,出臺調控政策,要求壓縮產能,避免造成重大浪費。為此,中央還使出“殺手锏”,對江蘇鐵本公司進行了嚴厲查處,追究了當地政府和企業、銀行等相關人員的責任。
10年過去了,電解鋁行業不僅沒有將過剩的產能壓縮下去,反而產能得到了進一步擴大。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到2012年,全國電解鋁產能已高達2600萬噸。但是,實際產量卻只有2027萬噸,產能利用率為78%,即便如此,也已經是2008年以來電解鋁產能利用率最高的一年。與此同時,電解鋁企業的虧損情況卻日趨嚴重,2012年,281家規模以上鋁冶煉企業中虧損企業為89家,虧損面為31.7%,虧損企業戶數同比增加28家;鋁冶煉虧損企業虧損額113.5億元,占規模以上有色金屬企業中虧損企業虧損額的35.4%。
而作為行業龍頭,中國鋁業去年出現了巨虧,虧損額高達82.34億元,與2011年凈盈利2.38億元相比大幅下降。今年一季度,其虧損額又近10億元。
要知道,產能過剩已成為中國經濟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成為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的重要阻力。產能過剩,不僅造成了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而且影響了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更可怕的是,由于產能嚴重過剩,還給其他國家對我國實施貿易保護、貿易制裁等創造了條件、提供“口實”。此次歐盟對我國光伏產品的“雙反”措施,一定程度上,也與光伏行業產能過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10年前中央就已經明確要求壓縮和控制電解鋁產能了,而且,前幾年國家有關部門還下達了具體的產能壓縮指標。那么,新的產能是如何形成的呢?新的電解鋁企業又是如何建成的呢?
產能過剩,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甚至是一個政治問題。從經濟角度來看,產能過剩帶來的是經濟利益的巨大損失,經濟結構的嚴重不合理,經濟運行質量的嚴重不高;從社會角度來看,產能過剩帶來的是社會財富的重大浪費,社會資源的嚴重損耗,社會運行效率的嚴重低下;從政治角度來看,產能過剩是政令不暢通的表現,是對中央各項宏觀決策的軟對抗、強抵制。
以鋼鐵行業為例,一邊是因為產能嚴重過程出現全行業虧損的現象;一邊卻是因為我國鋼鐵行業過度膨脹,帶來鐵礦石價格的大幅上漲,使我國前兩年因為鐵礦石價格的上漲、且沒有定價話語權,每年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高達上千億元。同樣,現在電解鋁行業開始步鋼鐵行業的后塵了。
對中國來說,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已是刻不容緩,如何才能實現平穩的調整與轉型,完全依靠企業的自覺、地方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自覺看來已沒有多大效果,須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對相關責任人、責任主體、責任部門進行嚴厲追究。在此基礎上,用市場化手段對已經形成的過剩產能進行淘汰、消化,而不是暫時關閉某些企業。不然,誰也無法保證,產能過剩問題的魔咒效應不會出現在下一個行業。(譚浩?。?
中國經濟網評論頻道正式開放網友投稿,原創經濟時評可發至cepl#mail.ce.cn(#改為@)。詳見中國經濟網評論頻道征稿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