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業整合未竟的多事之秋 |
|
2008-02-16 08:25:55
安塞樂-米塔爾(以下簡稱“米塔爾”)收購中國東方集團一案,尚在等待中國商務部審批。不料由于香港證監會查處,1月13日,米塔爾宣布,正式對東方集團發出強制收購要約。前者將出資至少17億美元收購其在東方集團尚未持有的全部股份。 時值中國鋼鐵行業整合未竟的多事之秋。作為全球產能最大的鋼鐵制造商,如果米塔爾把東方鋼鐵攬入懷抱,將大大加強它在中國鋼鐵市場的影響力。中國是世界上鋼鐵投資最集中的地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和消費國。進一步的延伸解讀則是,中國鋼鐵業的整合進程和未來格局,不再是“家里人”的事情,而將打上“國際獵食物”的鮮明烙印。 這樣的結果遲早都會到來,只是寶鋼、武鋼、鞍鋼等國內巨頭們準備好了嗎? 2006年,凱雷并購徐工案引發了外資并購威脅產業安全的廣泛爭議,其后,有關政府部門修訂了《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并加強了并購審批職能。 備受矚目的是,米塔爾并購東方集團,已觸及政策底線。2005年頒布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明確規定,外商投資中國鋼鐵行業,原則上不允許控股。 線里線外,亦喜亦憂,是鋼鐵政策底線松動或是米塔爾退后一步?塵埃仍未落定,博弈和爭議仍在繼續,結果如何還得拭目以待。 國際獵食者 米塔爾是世界第一的鋼鐵企業,由過去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鋼鐵公司——安賽樂和米塔爾合為一體的鋼鐵公司。該公司在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27個國家擁有工業基地,從而在所有主要鋼鐵市場均占有一席之地,無論是新興市場還是成熟市場。安賽樂—米塔爾2006年預財務報告顯示,其總收入為886億美元,粗鋼產量為1.18億噸,約占世界鋼產量的10%。 安賽樂-米塔爾主席兼首席執行官Lakshmi Mittal表示:“我們一直都清楚表明期望更積極參與中國高速增長的鋼鐵市場?!彼硎?,希望這次簽署的協議不僅將提升該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地位,還使中國東方集團成為中國重型鋼主要生產商。 米塔爾對高速發展的中國市場心儀已久。早在2005年9月,米塔爾收購了華菱管線36.67%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據悉,米塔爾原本已同華菱鋼鐵集團簽約成為華菱管線的并列第一大股東,但最終沒有獲得中國政府的批準。 2006年2月,在山東省國資委的撮合下,安塞樂與萊鋼集團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溢價購買萊鋼38.41%股權,與萊鋼集團并列成為萊鋼第一大股東。 此外,米塔爾還曾先后同昆鋼、包鋼股份等多家鋼企進行收購談判,并與寶鋼集團競購八一鋼鐵。 Lakshmi Mittal在并購東方鋼鐵之際也坦誠:“安賽樂—米塔爾多年來的增長,部分是通過策略性收購及對收購公司的積極管理以創造價值所實現的。” 除了米塔爾,其他外資鋼鐵巨頭也在紛紛想方設法并購中國的鋼鐵企業。如韓國現代與太鋼,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與安陽鋼鐵也有接觸。但目前,除了韓國現代已與太鋼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外,其他外資尚未有新的進展。 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羅松山對《中國投資》表示,外資并購之所以愈演愈烈,也是因為并購相比綠地投資,擁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一是因為國家對綠地投資的控制相對嚴格,且獲得審批時間長。通過并購,可以短期內進入中國市場,還可以獲得并購對象的各種資源,最重要的是消滅了競爭對手。 審查門檻 就在收購東方集團成功之際,米塔爾收到了一個壞消息:長達一年多的審批結果終于出來了,安賽樂—米塔爾入股萊鋼股份沒有通過最終審批而告吹。 羅松山指出,當初徐工案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過去我國利用外資并購投資政策法規在維護產業安全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主要針對綠地投資而未考慮并購投資的特點,在那場爭論中得到了重新審視,此后,國家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出臺了一些政策,如提出振興裝備業和出臺《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加強了對產業安全的保護。 中國政府對外商投資管理的主要政策框架,包括《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其中,《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并未對鋼鐵業做出規定,但是在2005年通過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對外資并購鋼鐵企業提出不得控股中國鋼鐵企業的要求。此外,《鋼鐵產業發展政策》還規定:“境外鋼鐵企業投資中國鋼鐵工業,必須具有鋼鐵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其中上年普通鋼產量必須達到1000萬噸以上或高合金特殊鋼產量達到100萬噸。境外企業投資國內鋼鐵企業,必須結合國內現有鋼鐵企業的改造和搬遷實施,不布新點。” 然而,米塔爾屢次試探政策底線,此次通過境外資本市場控股中國民營鋼鐵企業,希望以“既成事實”來獲得國家政策的妥協。 分析人士并不樂觀。羅松山告訴記者,在國外,所有的并購案都要通過審查,并不是在資本市場上獲得了股權就萬事大吉了。在美國,國家對外資并購的審查有非常細致的規定,即使外資公司獲得了相對大股東的股票,但是政策要求董事會成員2/3是本國國民,此外還有經營權限制。 2006年出臺的《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指出:需由中方控股或相對控股的產業,該產業的企業被并購后,仍應由中方在企業中占控股或相對控股地位。 針對外資并購可能產生的對產業安全和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或潛在影響,《并購規定》提出了申報制度,如要求“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并取得實際控制權,涉及重點行業、存在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經濟安全因素或者導致擁有馳名商標或中華老字號的境內企業實際控制權轉移的,當事人應就此向商務部進行申報”。 當事人未予申報,但其并購行為對國家經濟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商務部可以會同相關部門要求當事人終止交易或采取轉讓相關股權、資產或其他有效措施,以消除并購行為對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對《中國投資》說,對于一家較小的民營鋼鐵企業來說,國家不應當限制外資進入,而且也很有可能不會限制。 相關文件顯示,中國東方集團控股有限公司1999年在百慕大注冊成立,旗下核心資產是河北津西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后者是中國最大的鋼坯生產和供應商之一。2006年,東方集團銷售額接近100億元。 去年12月15日,米塔爾董事會主席兼CEO米塔爾對中國媒體表示,“將繼續視中國為一個重要的市場,并將繼續尋求能為中國鋼鐵工業帶來價值的機會。” 限外之爭 自2006年以來,關于“產業安全”的爭論顯然并沒有結束。對于鋼鐵行業是否應當劃入涉及產業安全的范圍,至今仍有不同的意見。 李雨時認為,對于鋼鐵產業部門來說,外資并購不是對經濟安全一個沖擊,鋼鐵行業也不應當是一個涉及安全的部門。實際上,在發達國家鋼鐵產業是個夕陽產業,在我國,鋼鐵產業過剩是個不爭的事實,我國的鋼鐵業是為世界服務的,所以外資并購可能是好事,可以帶來鋼鐵部門重組,提高效率。而且并購是外商投資直接投資的主要形式,終歸是有利可圖才并購。對被并購者而言,也不一定是壞事。他還認為,安全部門的界限如何劃分這是多年來沒能做好的。國家應該劃分清楚。在他看來,只有那些進行基礎研究的部門才需要保護。 對于產業政策,他也有不同看法,“外資對我國產業政策的爭論特別大,認為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是有歧視的,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定,除了少數應當由國家控制外,都不應對外資限制。而且,搞產業政策,在有些國家也有失敗的經驗。過去韓國、日本都搞過產業政策,但是韓國的重化工業產業政策不是很成功。需要優先發展的產業,國家可以制定產業政策來扶植,但不一定排斥外資。戰略性產業也不需要排斥外資,需要排斥的是很少部分的。”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冰生表示,要嚴格限制外資進入我國鋼鐵企業,特別是特大型企業。 銀河證券研究員田書華也認為,目前我國鋼鐵產量、消費量、凈出口量以及鐵礦石進口量均居世界第一,鋼鐵行業是我國的基礎性產業,不應被外資控股。 羅松山也表示,鋼鐵在中國并不是夕陽產業,而是正在發展中的產業,因為我們國家人均鋼鐵的消耗量遠遠沒有達到世界水平,未來的消耗將非常大。作為鋼鐵消耗最大的國家,中國要振興工業,不能靠外國,誰也供應不了中國的鋼鐵需求,只能自己供應。 “雖然不是直接威脅國家的經濟安全,但它是一個重要的基礎產業,如果被控制了,那么中國消耗的鋼鐵的價格必然大幅上漲,從而引起重工業鏈條的系列反應,威脅到國民經濟。而且產品出口會把資源帶走。這些都是考量因素。”羅松山告訴記者,即使在美國,也對鋼鐵行業進行了保護,因為這涉及到該行業職工的就業和社會穩定。 鋼鐵重組青睞外商的悖論 近年來,世界鋼鐵增長的70%以上都在中國,外資都想分一杯羹。而民營企業也想做大做強,雙方很容易一拍即合。從米塔爾并購東方鋼鐵案例中就能看出來,雙方的合作意愿很強。 外資渴望進入中國鋼鐵業的現狀已經引起國內鋼鐵業的警醒。國家層面一直力主提高鋼鐵業的集中度,從而可以與外資巨頭抗衡。 中信證券鋼鐵行業分析師周希增指出,近來外資企業對國內鋼鐵行業的進入勢頭迅猛,國家對外資控股鋼鐵企業做出限制表明政府將力促國內鋼鐵行業競爭更加有序。 然而,政府主導的企業重組能否取得效果還要拭目以待。 在與安塞樂—米塔爾的“聯姻”失敗后,萊鋼集團董事長姜開文表示失望和遺憾:“我們對不能作為戰略合作伙伴直接受益于安賽樂—米塔爾感到失望,但仍希望未來有機會開展緊密的合作。” 失去了外資巨頭的參股,業內人士分析,萊鋼集團未來只有兩條路徑:第一,迫不得已與濟鋼集團共同組建山東鋼鐵集團,并作為集團旗下一家核心子公司存在;第二,因為安賽樂—米塔爾已無指望,必須引入其他投資者,比如寶鋼等國有大型鋼鐵企業。 據報道,山東省國資委已經擬訂了省內鋼鐵企業整合的方案,即由萊鋼集團和濟鋼集團組建山東鋼鐵集團公司。 盡管有報道稱二者并不情愿整合在一起,“不管它愿意不愿意,都得組建起來”,山東省國資委宣傳部一位官員對媒體表示,“組建山東鋼鐵集團的事情正在緊鑼密鼓地運行,相信很快會公布出來?!?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雙方是在引入外資失敗之后政府硬給捏在一塊的,那么這樣的重組又如何能抵御外資的并購呢? 一項數據顯示,近兩年來,我國鋼鐵業的集中度不升反降。這也反映出國家主導的鋼鐵業重組困難重重。 “國內鋼鐵企業重組為什么那么困難?因為這涉及地方的利益,稅收的歸屬。而外資則不存在這個問題,稅收仍然會留在當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