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井物產和伊藤忠商事等4大商社加快在海外獲取鐵礦石權益步伐,計劃5年內增加約1倍。2010財年(2010年4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三井物產、伊藤忠商事、三菱商事和住友商事4大商社在海外持有的鐵礦石權益合計產量預計為6930萬噸,到2015財年將增加到1.35億噸。日本4大商社主要是通過在澳大利亞、巴西、智利以及加拿大等海外礦山運營公司增加投資等方式擴大權益,面向日本國內鋼鐵企業和亞洲鋼企銷售鐵礦石。
中國擁有的年供應權益鐵礦石量達到100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寶鋼、中鋼集團、華菱鋼鐵、鞍鋼、首鋼、通鋼。此外,沙鋼、唐鋼、馬鋼、武鋼共同獲得的權益鐵礦石量達1200萬噸/年。中國大部分權益礦分布在澳大利亞。1億多噸的權益鐵礦石資源潛力,80%左右集中在澳大利亞地區。這些權益礦資源主要通過股權收購、資產收購和合資、合營等方式獲得。
中國已進入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關鍵時期,礦產需求十分強勁。盡管中國成礦地質條件有利、礦產資源潛力巨大,但在短時間內實現找礦突破仍有一定的難度和不確定性。這就使得中國必須在資源需求量達到高峰之前,在海外建立穩定的礦產資源供應基地,以保障中國經濟運行安全。在此背景下,加快制定境外找礦國家戰略,顯得尤為迫切。
雖然控制海外資源很重要,但也要防止掉進陷阱。鐵礦石價格高漲刺激了中國鋼企進入海外的決心,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目前有兩種風險:一是價格風險,另一是管理風險。價格風險方面,以后礦石市場波動更為頻繁,鋼企不僅面臨著礦價上行成本壓力,鐵礦石行情波動加大,短期協議形成后,協議礦也將面臨高于現貨礦的市場風險。管理風險方面,中國企業從事海外管理的經驗少。中國企業核算時往往只看礦產儲量,國際市場的法律制度、人力制度、環境制度等因素常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