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市場:鋼鐵下游產業三成船廠零訂單 |
|
歐美債務危機的持續發酵、航運市場陷入低谷,加上韓國企業的強勢競爭,曾在2010年輝煌一時的中國造船業籠罩在陰霾之中。截至三季度末,三成船廠沒有接到新訂單的冰冷現實,使得造船業成為傳統制造業中最接近“二次探底”的行業之一。
量價齊跌敗給韓國 2010年,中國造船業實現新接訂單量的世界第一。短暫的喜悅過后,行業在2011年重陷低谷。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監測顯示,今年1至6月份,全國約有50%的船廠沒有接到新訂單,截至9月底,全國仍有約30%的船廠沒有接到新訂單。9月當月,我國船舶行業僅承接新訂單94萬載重噸,是2009年6月以來月度成交的最低訂單量。這將使部分企業明年上半年陷入開工不足的困境。 中國船廠的接單難與韓國的強勢爭奪不無關系。研究機構克拉克松的統計顯示,今年1到9月韓國船廠新接訂單量2418萬載重噸,壓過中國同期的2389萬載重噸,重新奪回世界第一的位置。 除了總量超過我國之外,在高附加產品訂單方面,韓國更是大獲全勝。今年上半年,全球造船市場一半的訂單被韓國收入囊中,價值約314億美元。 “單艘價格在6億美元以上的勘探船共計21艘訂單,全部被韓國拿走。”民營造船龍頭熔盛重工集團副總裁陳文軍說。 業內人士反映,在部分產品領域,為重新奪回霸主地位,韓國船廠不惜以低價方式與中國船廠搶訂單。 船價持續走跌也進一步加大了船廠的生存壓力。中國新造船綜合價格指數顯示,今年的新船價格比金融危機前普降30%—40%。不少船廠表示,在綜合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船價太低,即使有訂單,企業也不敢盲目接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