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0月份,國內共出口9200 多萬噸鋼材,全年出口量有可能接近1.1億噸。隨之而來的,關于出口的一些問題也再次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例如,在當前產業結構升級的背景下,對于以較低 價格為特征的出口增長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得不償失?如果當前加大出口是必要的,那么面對日益增加的貿易摩擦,還有沒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出口,以及怎么擴大? 從長期來看,又該如何看待或者定位我國鋼鐵產品出口?……就這些問題,談幾點還不是很成熟的看法和思考,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我國鋼鐵出口增長有利于緩解當前產能過剩矛盾,努力擴大出口是必要的。
國內需求趨減使得鋼鐵產能過剩進一步凸現,疊加國內外鋼鐵產品的巨大價差是這兩年我國鋼鐵出口快速增長的內生動力,也是后期鋼鐵產品出口可能繼續增長的關鍵所在。
盡管低價出口并非產業健康發展之道,亦非國內企業的追求,但不可否認,當前鋼鐵產品通過低價實現的出口快速增長一方面緩解了國內產能過剩的矛盾惡化,另一方面在經濟下滑的過程中也在發揮逆周期的作用。
當前有個觀點比較流行,即通過市場化快速出清、先破后立的方式來盡快促使產業企業退出、實現產能去化,以縮短我國過剩產能化解的進程。我認為這方式風險太大,不符合我國國情,而且日本和美國鋼鐵過剩產能化解的既有案例也不支持這個觀點。
我國過剩產能的化解或者說出清,一定是在其他產業的發展可以自然承接現有過剩產業勞動力的情況下,才能實現。也就是說,過剩產能出清的核心,在于過剩產業勞動力的順利轉移,在 沒有解決勞動力轉移的情況下,暴力出清,勢必帶來系列的社會問題。事實上,當前隨著虧損企業增多,行業企業普遍調降工資和福利,少部分企業甚至長期拖欠工 資而引發的消極群體性情緒正發酵,必須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而勞動力的順利轉移,則有賴于新興產業的發展,這個發展和轉移一定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而在 這個過程中,通過出口增長來緩解國內企業壓力,為其他產業發展和勞動力轉移贏得時間,是十分必要的。
二、繼續維持較高出口量是完全可能的,后期出口增長的潛力和方向或在于那些城市化率相對偏低、同時當前及未來GDP增速維持較高水平的國家和地區。
今年出口超過1億噸基本沒有懸念,未來能否繼續增長,的確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但考慮到當前國內實際產能利用率依然偏高、國內企業出口營銷和服務工作還有很大改進和提升空間,以及出口量占我國粗鋼產能的比例還不到15%,我認為未來出口進一步增長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而且在較長一段時間里,月均出口在800-900萬噸可能就是一種常態。
對于產業企業而言,除了從戰略高度重新定位國際市場,做好出口的系列配套工作外,有針對性地尋 找出口潛力國家和地區也是一項重要工作。從今年前7個月出口數據來看,我國鋼鐵產品出口量在100萬噸的國家和地區共19個,其中同比增速在30%以上的 國家有兩個普遍的特點:1、城市化率相對偏低,平均城市化率在50%,除了阿聯酋基本都在70%以下,最低是孟加拉國,只有29%;2、GDP增速相對較 快,當前及未來平均增速在4%-9%。
雖然這個規律還有待進一步驗證,但企業作為尋找開發新的出口目標地的一個參考依據應該是有益無害。自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應該是尋找未來出口方向時重點考慮的對象。
三、綜合考慮貿易摩擦的增加、國內外價差情況及國內市場對國際市場價格的主導性,有必要重新審視甚至調整現有鼓勵出口行為的政策措施。
對比國內外鋼鐵產品價格,以及出口價格與國內市場價格的情況,不難發現一個情況:國內市場價格普遍低于國外市場價格,而企業出口價格又通常低于國內市場價格。分析認為,出口退稅政策可能為國內企業出口價格能夠低于國內市場價格創造了重要條件。出口退稅原本是國家為鼓勵出口而采取的措施,旨在提升企業出口的積極性,而現在的情況是,出口幾乎已成為業內企業的救命稻草,或無需再行刺激。一個簡單邏輯是,在當前國內價格已遠低于國際市場價格的情況下,國內企業還需要通過退稅來獲取更低的價格優勢么?
與此同時,由于我國價格最低,同時出口量大幅增加,國內鋼鐵市場早已成為主導國際鋼市走勢的力量,幾乎所有進口國鋼鐵市場、以及主要鋼鐵出口國價格走勢都要看我國鋼鐵市場的臉色。在這種情況下,假設沒有出口退稅,國內鋼鐵出口價格的主導性或者優勢,是不是也不會受到大的影響?
而且,如果仔細分解出口退稅的去處或者說補貼效用,不難發現大部分都被國內企業通過價格讓步的方式將補貼給了進口國需求方,然而進口國不僅不領這個情,還紛紛吵著喊著要開展貿易救濟調查,加征反傾銷稅等,并由此將我國財政支付的出口退稅轉到了進口國政府的腰包里。
相反,假如沒有出口退稅,國內鋼鐵產品出口報價肯定要比現在高,這樣,是不是一方面有利于減輕國外反傾銷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鼓勵國內企業提高綜合競爭力和國際市場服務能力呢?對出口最終是不是也是利大于弊?
如果上述假設和邏輯沒有問題,那么調整我國現行有關產業發展的鼓勵政策應該迫在眉睫。
當然,如果現在突然調整相關鼓勵政策,國內出口企業由于對現有政策形成了路徑依賴,短期內必然是極其痛苦的。因為出口價格將被迫抬高,但國際競爭對手可能已形成了可以保持現有低價的成本供給機制,這樣國際市場出口價格并不一定跟隨中國出口價格的抬高而回升。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鋼鐵出口有可能會大幅下降。
四、中長期看,鋼鐵出口必須放棄低價策略,不追求數量,必須從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市場口碑和品牌建設等方面提升整體競爭力。
中長期看,我國鋼鐵出口不應盲目追求出口的數量,更需要注重質量。必須改變藉由低價獲取出口競爭力的的局面,提高出口的價格和收入,避免陷入貧困化增長。
我在想,政策上有沒有可能,將當前對企業出口行為的直接支持和鼓勵,分步驟地 變成對企業技術創新、新產品和新市場開發、員工技能提升、再就業培訓等方面的支持鼓勵,變成對中下游加工企業積極采購應用國內鋼鐵原材料、并與鋼鐵企業共 同進行材料技術提升的支持和鼓勵,進而實現國內鋼鐵企業開發國際市場綜合競爭力整體提升的間接支持和鼓勵呢?
簡單說,改變以出口退稅方式的直接補貼,增加對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的間接補貼和獎勵,提高國內鋼鐵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同時,鋼鐵產品主要作為制造業的原料,應該與下游加工業的緊密結合,可通過間接補貼下游加工企業的方式,加大轉出口份額,并以中下游制造業的升級倒逼鋼鐵生產的升級。如果未來我國鋼鐵工業實現整體競爭力的提升,不管出口量多少,都是健康的、可持續的。
總而言之,短期內,由于產能化解賴以實現的新興產業成長需要時間,穩定鋼鐵出 口是必要的。中長期而言我國鋼鐵工業定位可能仍應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發展優質高效、節能環保、有技術優勢的產能,以此為基礎,提高直接出口產品的附加 值,同時增加通過優質下游產品間接出口的份額,以此保持一定的鋼鐵產能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