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2014年的中國鋼鐵行業來說,并非沒有好消息。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重點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0111.55億元,同比下降1.03%;實現利稅896.79億元,同比增長13.04%;實現利潤226.56億元,同比增加86.13億元,增長幅度達到61.33%。鋼
鐵主營業務扭虧為盈,實現利潤92.61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國內鋼企能夠實現利潤回暖,主要還是得益于鐵礦石價格創紀錄的下滑。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數據,12月5日直接進口鐵礦石62%品位干基粉礦到岸價格為70.38美元/噸,12月平均價格為69.98美元/噸。鐵礦石價格已經連續多日在70美元上下波動,價格較年初下降了約47%。
正是在這樣的鐵礦石價格水平下,鋼企的利潤實現了近三年來的一次突破。
不過,對于這種“突破”,劉海民頗不以為然,他向記者表示,鐵礦石價格暴跌帶來的盈利不能作為國內鋼企利潤的支撐,“礦價暴跌意味著鋼鐵價格也不會提升,如果國內鋼企指望通過鋼價的跌幅大于礦價的跌幅來從中盈利的話,國內鋼鐵行業的頑疾就會一直存在并且存在惡化的趨勢”。
數據顯示,最近一周,國內現貨鋼價綜合指數繼續回調,報收于107.73點,一周回落0.89%。
不僅如此,從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調查、發布的鋼鐵行業PMI指數來看,11月份為43.3%,較上月回落2.7個百分點,該指數跌至最近九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并連續七個月處于50%的榮枯線以下。主要分項指數中,新訂單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再度收縮,新出口訂單指數回落至50%以下的收縮區間,產成品庫存指數小幅上揚,生產指數三連降至近九個月的低點。
李新創看來,未來三年到五年之內,中國鋼鐵行業恐怕面臨一個不得不接受的現實,即低效益狀態,事實上,鋼鐵行業今年實現利潤上的明顯進步是基于前幾年行業經營過于慘淡的基礎之上,所謂鋼鐵行業復興實在是言之過早。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由于鐵礦石價格的暴跌,國內鐵礦石進口量也是呈上揚走勢,有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鐵礦石進口達到了9.4億噸,預計明年這一數字將會達到10億噸,屆時國內鋼鐵產能過剩恐將繼續加重,而在這樣的產能怪獸面前,國內鋼價想要實現翻身可謂難上加難,鋼企出現盈利更是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