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經濟建設司發布,中央財政近日安排50億元資金,用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具體包括京津冀蒙晉魯六個省份)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重點向治理任務重的河北省傾斜。
投入資金將“以獎代補”
財政部表示,該項資金以“以獎代補”的方式,按上述地區預期污染物減排量、污染治理投入、PM2.5濃度下降比例三項因素分配。本年度結束后,中央財政將對上述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效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再進行獎勵資金清算,突出績效導向作用。
據悉,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2013年,中央財政整合有關專項設立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使有限的資金更好地用在刀刃上。
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此前我國提到,全國5年內需投入1.7萬億元的資金進行環境治理,相比之下,此次的50億元資金確實很少,主要起到一個導向作用。同時,此次強調要進行考核,這就意味著以后未完成的省份會有所處罰和壓力;而超額治理的省份則除了鼓勵之外,還會有一定的資金傾斜支持。
向冀傾斜“目的性強”
資金分配上此次提出向河北傾斜,馬軍表示這說明資金使用目的性強。津京冀區域發展階段不同,北京、天津的治理污染的能力強一些;而河北由于經濟發展限制,大氣污染治理資金需求大一些。但假如河北不治理好,區域污染就難以克服。此次中央財政設立的資金,也引導了河北等省的污染治理。
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京津冀地區13個城市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34.6%,超標天數比例為65.4%,其中重度污染天數比例為2.7%。
六省區市簽防治責任書
早在9月18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環境保護部與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等六個省區市人民政府在會上簽訂了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在環保部發布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提出,力爭再用5年或更長時間,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氣,空氣質量全面改善。
此外,北京市環保局此前發布了《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市環保局副局長方力表示,預計未來5年北京治理大氣全社會將投入資金近萬億元,其中政府投入將超千億元,約2000億-3000億元。
大氣“國十條”明確“以獎代補”
9月12日,國務院公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被稱為大氣“國十條”,這是我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大氣污染治理行動。
根據《計劃》,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的PM2.5需在五年內分別下降25%、20%和15%,要求經過5年努力,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
京津冀地區是重中之重
京津冀地區是此次“大氣十條”的重中之重。到2017年,京、津、冀的PM2.5濃度要在2012年基礎上下降25%左右,晉、魯下降20%,內蒙古下降10%。
“大氣十條”給出了工業治理、燃煤削減、機動車控制、預警與應急體系建設的十方面主要措施。
行動計劃給出嚴格考核機制,首次將重點區域的PM2.5濃度指標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將此前以減排為主的考核體系,變成減排與環境質量改善同步考核的目標責任考核體系。
根據規定,將進行嚴格責任追究,如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監察機關需依法依紀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此外,大氣十條還規定:“在環境執法到位、價格機制理順的基礎上,中央財政統籌整合主要污染物減排等專項,設立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對重點區域按治理成效實施‘以獎代補’;中央基本建設投資也要加大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