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使全國鋼鐵業整體低迷。而山西中陽鋼鐵公司上半年卻盈利2億元,利潤里的每一分錢都是從哪里擠出來的呢?江蘇沙鋼、山東濰坊特鋼等45家民營企業負責人來到實地,一探究竟。
一走進中鋼,實力雄厚的江蘇永鋼集團代表就為第一眼的直觀印象發出感嘆。
蔣建國:看這干凈的玻璃,絕對不是人工能擦出來的。整體上面的粉塵、煙塵排放是非常低的。
在直觀感覺之外,還有一群看不見的管理者在忙碌。在被比作“神經中樞”的公司調度中心,引進的ERP和MES等軟件系統,正在提高公司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郭仁勇:僅僅在這一塊上,我們已經降低了將近1個多億的庫存的資金占用,這個效果是非常驚人的。
靜態管理還不是信息化的拿手好戲。現在,所有工序上的生產數據都告別了過去的依靠紙、電話、口頭反映的老辦法,而是通過3萬個信息采集點,把數據準確實時傳輸到調度中心。光一個計量組,每個月就可節約600萬元。
于光富:這個控制確實能降低成本、降低消耗,這樣才有競爭力。
蔣建國:這個企業給民營企業帶了個很好的頭,可能也是像我們這樣的民營企業應該進一步去探討和研究發展的。
這幾年,中鋼還投資20億元進行設備升級改造。在全國民營鋼企中率先拆掉1000m3以下的高爐,并建起了為數不多的1780m3高爐。在產品線上,他們還投資1億多元建研發中心,研發特種鋼,不再依靠沒有競爭力的品種吃飯。這一切都在為中鋼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行業強勢洗牌的過程中繼續平穩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